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提出,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樹立為人民做學問的理想,立志做真學問、做大學問。我們的哲學社會科學既然是學問,就要立得住、傳得開、服得了人,成為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部分。
大家知道,哲學社會科學涵蓋豐富、學科多樣,學問大得很,也深得很。照中國古人說,做學問,就要“經世致用”;而當代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,關鍵是“管用”,要為人民做學問。
真學問體現人民性,就是為人民做學問。為誰著書?為誰立說?決定的是學問的立場、品位、高度和視野。世界上有沒有純而又純的哲學社會科學?沒有。理論徹底不徹底、功力到不到、能不能說服人,在為什么人的問題上,都可以看出分野。脫離了人民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,即便“著作等身”,又會受到多少歡迎?唯有站在人民的觀點、立場之上,才能尊重和彰顯人民的主體地位,才能把眼睛對準人民群眾的實踐創造,才能找到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,也才能讓個人的學術、理論具有靠得住的根基,研究成果才能經得起實踐、人民和歷史的檢驗。馬列主義、毛澤東思想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就是為人民的學問,蘊含著取之不盡、用之不竭的智慧滋養。
做真學問,要把問題作為起點,體現問題導向。真學問包含真問題,問題是時代的聲音、時代的呼喚、時代的脈動,體現的是我國社會發展、人類社會發展的大邏輯、大趨勢。看不到大邏輯、大趨勢,學問就容易陷入淺薄、蒼白和虛無。做真學問,搞自我陶醉不行,搞嘩眾取寵不行,搞移植不行,搞炒作也不行。真學問,杜絕學術浮夸、學術不端、學術腐敗,反對急功近利、東拼西湊、粗制濫造,反對逃避現實、閉門造車、坐而論道,更反對剽竊他人成果甚至篡改文獻、捏造數據。著作等“身”而不等“心”,算不得真學問。
做真學問,要把創新作為永恒主題,如此,才能理論之樹長青。學問如果沒有創新,就好像地里長不出莊稼,樹木抽不出新芽,因為每一顆新苗、每一片葉子都是創新的生命。時移世變,理論之樹長青,就要扎根本土長出新苗,從枝干中抽出新葉,迎接新的風雨,承接陽光,方能伸枝展葉。否則,理論就會蒼白無力,甚至會“肌無力”。創新可大可小,揭示一條規律是創新,提出一種學說是創新,闡明一個道理是創新,創造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也是創新。
做真學問,要把學術道德作為底線。做真學問,是真做人、真做事、真做學問的統一,是以“士以弘道”的價值追求,行任重而道遠之舉。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秉持博學、審問、慎思、明辨、篤行的思辨精神和知行合一的操守,不僅甘于坐“冷板凳”,更要執著堅守于把冷板凳坐熱。好多成功的科學家,都是“堅持把冷板凳坐熱”的典型。
真學問,體現的是充沛的社會正能量,包含的是積極的社會責任。作為每一位立志做真學問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,更要以為人民做學問的大境界,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,以深厚的學識修養、高尚的人格魅力贏得尊重、引領風氣,在為祖國、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、實現價值,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傳播者。 |